浏览数量: 0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5-10-20 来源: 本站
明确标注“食品接触用”或“食品级”字样
正规产品通常会在容器底部、侧面或包装上清晰标明此类标识,这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3。例如,部分国家还采用国际通用的认证标志(如美国FDA认证、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标识),这些标签代表通过了严格的安全检测3。
材质代码与回收标志
观察三角形回收符号内的数字(1~7),对应不同塑料类型。常见的食品级材质包括PET(1)、HDPE(2)、PP(5)等,而PVC(3)、PS(6)等可能因含有害物质需谨慎使用14。需注意,即使同为某类材质,也要确认其是否专门用于食品领域。
生产许可证信息
国内生产的食品包装应标注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》(QS标识),并附有厂家名称、执行标准及证书编号等信息。线上购买时优先选择资质齐全的平台和商家1。
视觉检查
透明度与色泽:优质食品级塑料通常清澈透亮或颜色均匀自然;若出现浑浊、杂质、斑点或异常褪色,则可能为劣质材料3。例如,深色塑料制品往往由废塑料再生制成,毒性风险较高2。
表面光滑度:用手触摸应无毛刺、凹凸不平或粗糙感,边缘处理精细。发粘或粗糙的表面可能添加过量助剂,不适合接触食品3。
气味辨别
靠近鼻子闻是否有刺鼻化学味或其他异味。食品级塑料本身应无气味,若有明显味道,说明残留单体、增塑剂或色料超标,绝对不可使用14。
耐热性验证
根据材质特性判断适用温度范围。例如:PP是唯一可微波加热的安全材质;PET遇高温会变形并释放DEHP致癌物,仅适合冷饮;LDPE保鲜膜超过110℃会热熔渗毒14。可通过热水浸泡实验观察是否变形、释放异味。
耐油性与耐腐蚀性
用食用油涂抹内壁后静置一段时间,若出现溶解、膨胀或变色现象,则表明材料不稳定,易向食物迁移有害成分1。强酸/碱性环境(如果汁)也可能导致非食品级塑料分解。
用途匹配原则
不同场景对性能要求各异:如矿泉水瓶(PET)不宜重复装油类物质;保鲜盒优先选无色PP材质以避免着色剂迁移;婴幼儿用品禁用含双酚A的PC材质14。
结构设计合理性
广口瓶便于清洁减少残留,窄口瓶需确保密封性防污染。复杂纹路或难以清洗的结构可能隐藏细菌隐患,影响卫生安全。
禁用物质排查
确保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(常见于劣质PVC)、双酚A(PC材质高温下易析出)等明确禁止用于食品接触的成分4。可通过第三方检测报告确认化学成分达标情况。
行业标准对照
参考国家标准(如GB 4806系列)或进口国规范,核实产品的迁移量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等指标是否符合限值要求。例如,我国规定食品模拟液中的重金属溶出量必须低于特定阈值。
避免混用多材质部件
某些容器主体与配件采用不同材料(如PP盒盖+PS盒身),需分别评估安全性。例如,PS不耐高温,不能随盒体一同进微波炉1。
生命周期管理
即使初始合格,长期使用后的磨损、老化也可能改变材料性质。建议定期更换划痕严重或变形的产品,尤其是接触酸性/酒精类饮品时更易加速劣化。
陈经理  137 1737 6621  2513087529
岑先生  137 1218 6352  3503723439
叶小姐  137 6310 9054  1352412297
王小姐  135 2857 3266  373574381
姚小姐  136 5047 2465  3493616223
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那金7路  0662-6505999
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北路20号恒兆中心2609室 0769-88418592